當前位置:首頁 » 金融商業 » 商業銀行支小貸款論文
擴展閱讀
貸款借10萬利息多少 2022-01-05 22:38:32

商業銀行支小貸款論文

發布時間: 2021-11-18 15:22:18

⑴ 關於銀行信貸的論文

我個人比較推薦你到銀行網站去看一下有前信貸的業務介紹,以你自己是銀行客戶的角度出發,如果你要貸款,你怎麼對待銀行的信貸政策。

⑵ 我想寫個有關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的論文,想了解一下有關商業銀行風險的現狀,麻煩打大家了,謝謝

這個水很深呀,不在裡面呆是很難寫出深刻的文章的。我其實也不是很懂但是可以提供一些「表現現象」。一、其實對於行內人都知道現在的信貸質量除了抵、質押貸款,其他的質量都「慘不忍睹」,即使是抵、質押其評估價值也大多數有水分,只要跟評估公司『熟』,公關一下,評估價值一般都會給你很高(評估價值的問題)。二、對於大多數銀行都把貸款客戶分為1.新增2.存量客戶,如果信貸緊縮優先照顧存量客戶,當然如果新增客戶質量好(比如公關好、確實有實力、抵質押)也會有優先權。為什麼呢?存量貸款客戶一般都是到期轉貸的呀,如果你不給他貸款,馬上變不良貸款,馬上影響業績,領導怎麼可能看到有不良貸款;再者你知道這些存量貸款的客戶還貸款的錢從哪兒來的嗎?借的,向誰借的呢?三、貸款用途,貸款新規對貸款用途的重視確實是很明智,因為現在貸款資金一般都沒有按照申請貸款時約定的用途,只有少數真正搞實業的人會按約定用途使用貸款資金。現在雖然貸款新規有很多規定,制度,但是對貸款用途的追蹤確實是有很大的難度呀,也不是銀行不追蹤。客戶有很多種對策呀,比如造假合同吧貸款資金受託支付給其親人、或者乾脆提現金等等。總結呢,就是信貸質量確實不是很好呀,某些存量客戶是一年一轉不知道轉了多少次了,有些還是別人幫客戶轉的,為什麼?因為考核問題呀,如果這條貸款上浮,管轄的客戶經理就要挨批,扣績效呀。知道為什麼最近報道很多擔保公司倒掉跑路嗎?因為有很多貸款大戶沒錢還銀行就找擔保公司代為償還貸款(當然這是要很高的手續費的,就是高利貸),然後有些貸款被銀行卡了結果就只有跑路咯。那想想現在擔保公司在國內的情況,每個地區有多少家擔保公司,每家擔保公司有多少業務,想想你就怕。有多少換不起錢的人在轉貸呀!信貸質量如何?很粗淺僅供參考。

⑶ 跪求一篇8000的論文。題目《銀行小額貸款》。急求初稿,幫幫忙。

商業銀行小額信貸風險管理

【摘要】:小額信貸產品最早被應用於20世紀70年代的孟加拉鄉村銀行,起初只是政府的一種扶貧方式,即向貧困者提供融資的一種方式。後期則通過高利率、短期限、要求第三方信用擔保的方式,發放給具備一定還款能力的經營戶,來追求較高的資金回報率,實現了銀行財務可持續和服務特定目標群的雙重目的,這為小額信貸產品在金融領域發展提供了很好的例證。因此許多發展中國家,包括我國在內均效仿孟加拉銀行的做法,並將小額信貸產品運用於扶植本國的中小企業。特別是近些年,中小企業在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越來越凸顯出它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年產值總量已佔國家GDP的60%,為城市創造了75%的就業率,上繳稅收占國家總稅收的50%。這使得我國地方性商業銀行也紛紛開始對中小企業進行小額授信。在地方性銀行開展此業務的同時,小額信貸產品的風險管理就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在銀行的經營管理中,授信業務的風險管理是最核心的內容,也是銀行業一直重點研究的課題之一。 本文選擇我國地方性商業銀行小額信貸業務,運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法,研究這種與中小企業密切相關的產品的授信風險。定性分析從小額信貸經濟學理論和風險控制理論及方法出發,解讀我國中小企業的風險特徵,並闡述銀行預防此類風險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定量分析則從風險限額管理的角度出發,收集西部地方性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小額貸款授信的歷史數據作為樣本,運用經濟計量方法,根據中小企業授信風險的特點,利用加權最小二乘法對影響中小企業授信風險限額的企業財務及經營管理相關經濟變數進行實證分析和檢驗。 通過以上定性和定量雙管齊下的研究方式,探索我國現代地方性商業銀行的小額信貸風險控制方法,並提出適合我國西部地方性商業銀行小額信貸風險管理的辦法。
【關鍵詞】:小額信貸 風險管理 中小企業 風險限額 地方性商業銀行
【學位授予單位】:蘭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F832.4
【目錄】:

中文摘要4-6

Abstract6-9

第一章 導論9-17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9-10

1.2 小額信貸及風險管理的相關理論綜述10-14

1.3 研究方法、思路及創新14-17

第二章 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思想與技術17-21

2.1 國外商業銀行信用風險控制思想和技術17-18

2.2 商業銀行信用風險技術及模型概述18-21

第三章 商業銀行小額信貸風險管理21-32

3.1 商業銀行小額信貸發展概述21-23

3.2 商業銀行小額信貸風險特徵23-26

3.3 商業銀行小額信貸風險分析26-28

3.4 商業銀行小額信貸風險管理的方法28-32

第四章 西部銀行業小額信貸風險限額的經濟計量模型32-37

4.1 風險限額概述32-33

4.2 小額信貸風險限額的經濟計量模型33-37

第五章 結論與展望37-41

5.1 主要研究工作總結37

5.2 對西部銀行業小額信貸風險管理的意見和建議37-40

5.3 研究展望40-41

參考文獻41-44

在學期間的研究成果44-45

致謝45

⑷ 以國家助學貸款為例說明商業銀行受託支付的現實意義以及如何實現受託支付的方式寫一篇論文

國家助學貸款為例說明商業銀行受託支付的現實意義以及如何實現受託支付的方式論文可以,幫您完成求學的夢想~!

⑸ 有關貸款的論文

從更為宏大的視角看,僅從銀行風險這一維度,還不足以充分闡釋國家助學貸款目前的困境所在。國有商業銀行因巨額不良資產所引發的風險持續累積是不爭的事實。中國人民銀行所公布的數據顯示,「2000年國家通過成立信達、華融、東方、長城等四家資產管理公司從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剝離了總計1.3萬億元的不良貸款,但國有商業銀行2001年年末不良資產比重仍達25.3%」[1]。近幾年國有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比例並未顯著下降,大量信貸資金流向了效益不佳的國企及明顯不具備償還能力的高校。如果僅從市場化取向的風險控制角度看,銀行作為理性的市場主體,是不可能導致目前狀況的發生的。相比較而言,總計僅153.7億元的國家助學貸款余額可能引發的呆壞賬風險,實在是極其有限。以風險分擔作為推動助學貸款政策落實的主要政策進路,與金融深化進程中國有商業銀行的政策偏好不能有效競合,有必要轉換視角,通過制度創新來推動國家助學貸款政策的落實。

一、金融深化進程中國有商業銀行的政策偏好
金融深化概念是由羅納德·麥金農和愛德華·肖等人於20世紀70年代對發展中國家的金融制度進行系統研究後提出的。他們認為,發展中國家存在金融機構高度國有化、金融市場滯後、政府過度干預、金融資源配置效率低下等金融抑制現象,為有效消除金融抑制現象,政府應放棄對金融市場和金融體系的過度干預,使市場機制特別是利率機制自由運行以優化金融資源配置,促進經濟發展。國內有學者認為:「金融深化通常是指經濟的貨幣化過程,是一個綜合性概念,其實質就是在資金運動的領域更多地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金融深化理論的核心觀點是一國的金融體制與該國的經濟發展之間存在一種相互刺激和相互制約的關系。」[2]
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大國,面臨著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的艱巨任務,金融在經濟中處於核心地位,對維持經濟高速、穩定和持續增長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中國由傳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時間很短,市場經濟體制還不完善,與之相對應,金融發展處於典型的審慎性金融深化進程中。金融深化的推進採取立足於國情的漸進方式,不同於東南亞及拉美國家過於激進、超前的金融深化戰略,其中央政府和監管機構極為重視加強對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的監管。為此,在金融體系中處於事實壟斷地位的國有商業銀行,一方面市場化取向日漸增強,另一方面又受制於利率管制及行政干預,不能形成真正的利率機制,在金融資源配置中普遍存在以犧牲效率為代價的金融支持現象,進而成為促成國有商業銀行政策偏好的根本原因。
1.受到雙重目標約束,存在兩種政策取向
盡管199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的頒布實施在法律上明確了國有商業銀行的企業法人地位,確定了商業化的經營原則,但是由於審慎性金融深化進程的推進,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事實上是企業化改革與政府控制並存,銀行在利潤最大化與金融支持雙重委託目標下運行,一方面存在市場化的風險約束取向,另一方面又存在以犧牲效率為代價、將金融資源配置到效益低下的國企(高校類似,下同)的金融支持傾向。
2.在兩種政策取向間謀求平衡,但以金融支持政策的運用為甚
金融深化的推進使得傳統財政性籌資渠道日漸萎縮,迫使國企及高校轉向金融渠道融資。盡管不少國企經營難效益低、高校償債能力弱,但是出於拉動投資、保障就業及維護穩定等政府意圖,國有商業銀行往往以犧牲效率為代價,將大量信貸資金配置給效益低下的國企及不具備償債能力的高校,政策運用明顯偏向於金融支持政策。市場化取向的風險約束機制雖然得以建立並逐步完善,但只是處於漸進增強的過程,不居於主導地位。
3.對金融支持政策的偏重導致利益相關體結盟傾向的形成
金融支持政策的運用是以中央政府事實上的「隱性擔保」為前提。政府出於維護社會穩定、保障充分就業的目的,不會讓經營不善的國企輕易破產而引發大面積失業;國有商業銀行則可以在不考慮國企投資項目風險的情況下,向經營不善的國企持續注資,同時獲得了幫助國企解困的美譽;國企則得到了只借不還的實惠。即使國企最終無法償還貸款導致金融風險累積,國家最後還是會承擔起所有的不良資產,進而激勵國企的逆向選擇和銀行的道德風險行為。在這樣的背景下,國有商業銀行如果沒有及時將資金貸出去,反而會造成一定的經營成本損失、甚至得罪國企和地方政府,而國企出於持續經營的需要,也會積極尋求貸款援助,從而在客觀上形成銀行與國企的結盟傾向。

二、銀行政策偏好與國家助學貸款現實困境的形成
國家助學貸款現實困境的形成與金融深化進程中國有商業銀行的政策偏好密切相關。我國在對國家助學貸款進行制度安排時,是將其作為一項政策性極強的商業貸款,一方面由政府主導政策的設計及推動實施,另一方面是在銀行與貧困生之間形成信用性的商業借貸契約關系。
1.非均衡博弈對弱勢群體產生排斥效應,阻礙了金融支持政策的運用從多方利益博弈的角度來分析國家助學貸款的制度安排,可以明顯看到政府、國有商業銀行及貧困生群體之間顯著的力量非均衡狀態。政府擁有龐大的社會資源動員能力及深厚的權威資源,在制度選擇博弈中始終處於優勢地位;國有商業銀行則具有雙重性,既是政府支持下的預算約束體,又是貧困生的支持體;貧困生群體不僅經濟地位低下,而且缺乏可以利用的社會資本,在三方所形成的博弈中不能產生強大的影響力。作為支持體的政府,一方面希望國有商業銀行按照市場化取向盈利,另一方面卻又擔心如果大面積貧困生不能被國家助學貸款政策所覆蓋並從中獲益,會有損教育公平,從而一定程度上傾向於採用金融支持政策,適度犧牲銀行效率來幫助貧困生群體。但是金融支持政策的運用是以雙方力量均衡為前提,並以形成結盟傾向為保障,在國家助學貸款政策的制度設計中,貧困生群體在各方利益博弈中明顯處於弱勢地位,與國有商業銀行之間不構成可以促成結盟傾向的利益關系,所以不可能在各方之間的利益沖突與妥協中形成行為均衡,從而導致了金融資源配置中針對貧困生這一弱勢群體的排斥效應。

⑹ 畢業論文 關於商業銀行如何做好信貸業務工作的幾點思考

內容摘要信貸客戶是商業銀行賴以生存的基礎,是銀行利潤的主要來源。因此,商業銀行需要加強信貸准入客體風險的管理,甄別客戶,擇優扶持,選擇與自己能力相匹配的客戶,相輔相成,共同壯大,最終實現客戶、銀行的雙贏和可持續發展。如何防範風險是做好信貸工作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為提高我國商業銀行對信貸風險的管控能力,銀監會提出《固定資產貸款管理暫行辦法》、《流動資金貸款管理暫行辦法》、《個人貸款管理暫行辦法》和《項目融資業務指引》,即「三個辦法一個指引」。在此形勢下,銀行信貸工作也需及時轉變觀念,尋求發展。本文首先分析「三個辦法一個指引」的核心思想,然後系統論述銀行信貸改革與發展的必要性,並規劃系統的建設舉措;再針對我國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問題,分析風險的主要成因,並提出降低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的對策;通過以上兩方面來思考如何做好信貸業務。 寫作提綱一、商業銀行信貸工作改革與發展的必要性 (一)傳統銀行信貸業務的審批流程存在風險慣性 (二)銀行信貸資金被挪用擠占優質信貸業務 (三)信貸風險控制需要相關行業聯動 二、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的主要成因 (一)來自外部環境的原因1、立法監管不足。2、信用文化淡薄。3、宏觀經濟環境影響。 (二)來自銀行自身的原因1、商業銀行信貸管理機制不健全。2、選擇貸款方式不當。3、信貸分析的局限性。4、缺失正確的信貸文化。